博愛醫師何春生建議 適當的阻力訓練減緩骨鬆症

 

【尖端新聞中心】

 

增強肌力不僅能夠提升患者緊急應變能力,跌倒時能快速反應,適當的阻力訓練可減緩骨鬆症的進程,羅東博愛醫院一名藍姓女物理治療師因不慎絆倒致手部橈骨骨折,就醫同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症,經醫師建議後開始治療,近年來除了藥物治療,每天施行徒手核心肌群鍛鍊,近期檢測發現骨質密度並未隨年紀繼續下降。復健醫學科醫師何春生表示,阻力運動能刺激骨骼生成,建議骨鬆患者能養成每周2至3次的運動習慣。

 

藍姓女物理治療師擁有醫療背景,深知在骨折復原後除了藥物治療,亦需配合運動與調整生活習慣,因此每日力行徒手核心肌群運動:棒式、深蹲和直膝抬腿20至30分鐘;工作生活間,只要能爬樓梯就不搭電梯,不論是前往病房照護病人或是為病人進行物理治療,都提早出發,步行前往,另外假日休閒不時與先生出遊爬山野外踏青,迄今仍不間斷地維持運動習慣。運動習慣持續維持4年,藍女也遵循醫囑每年骨密檢測,近期她發現自己的骨質密度數值未降低,醫師證實,因年紀與甲狀腺亢進所造成的骨質疏鬆,在積極治療下已有效延緩疏鬆程度。

 

何春生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可分為原發性骨鬆和續發性骨鬆,前者因年紀漸長或女性停經後所導致,後者則是因內分泌問題(如甲狀腺亢進)、血液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因素(服用類固醇)等因素產生,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高危險群,「年長且同時罹患慢性病者,結合兩項以上危險因子,尤須注意。」

 

他表示,適當的阻力訓練能夠刺激肌肉骨頭的生長,因此骨鬆患者平常除了需有氧訓練還要搭配中等強度的阻力訓練,同時鍛鍊關節和肌肉,預防二次骨折的發生。何春生醫師解釋,適當的阻力訓練可減緩骨鬆症的進程,患者可能也不會僅因為提重物、趕著過馬路等日常行為跌倒導致骨折發生,減少日後醫療照護與失能的風險。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