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新聞中心】
國立宜蘭大學於圖資館2樓演講廳舉辦「宜大記憶庫」開展儀式,新設立的博物館空間,將成為收藏百年校園記憶的庫房,結合校園中噶瑪蘭文化廊道、萬斌廳考古遺址展示,以及十處舊址解說點,整座校園變身一座無圍牆博物館。首檔特展「澎湖水道化石特展」,展出吳柏青校長個人私藏捐贈的古生物化石,包含德氏水牛、古菱齒象、四不像鹿、鯨魚四種動物,化石數量眾多且保存完好,對古生物感興趣的民眾可把握時間參觀。未來特展區將不定期推出各種主題展覽,運用校務或院系所特色及成果策展,呈現豐富多元的面向,共創宜大記憶永續傳承,開放時間為平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週末週日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休館日公告於圖資館官網,參觀民眾可至圖資館2樓櫃台免費換證入館。宜大歷史悠久,可追溯至1926年回應地方發展而設立的「臺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當時是一所中等實業學校。隨著時代發展,學制歷經職校、專科及技術學院各時期,目前已是包含各領域系所的綜合型大學,不只反映在地社會發展與對專業教育的需求,更見證百年來臺灣教育制度的演變。近年來校園建設過程陸續出土金鯉魚、金箔片與管珠等珍貴的噶瑪蘭族先民遺物,歷史回推約400年前漢人尚未進入拓墾時噶瑪蘭族人在此地農漁狩獵、交換貿易的景象,校園考古成果豐碩,成為國內唯一列冊遺址的大學。宜大記憶庫源自「翻轉圖書館」的理念,透過重組與共構,整合圖書館(Library)、博物館(Museum)、檔案館(Archives)功能屬性,達到形塑校園場域、推廣遺址永續、展示院系文物、發展數位典藏的功能,建構一個保存與訴說校園歷史記憶的場域。
宜大吳柏青校長:「我們發現近年圖書館的進館人數逐年下降,為了營造能讓師生願意來的空間,所以在2020年提出圖書館翻轉計畫,兩期計畫總共3000萬經費。先是將圖書館3樓調整為學生的共學空間,現在更將校史館從原本在圖書館6樓的預約制空間,改為在2樓的開放展區,呈現宜蘭大學悠久的歷史,讓在校師生對學校有認同感、光榮感,並在展區中加上校園內發現的農校遺址,結合成為宜大記憶庫。整體計畫歷經4年建置,期待宜大記憶庫不只是對過去的紀錄,更讓我們有更多思索及對話的機會。」
展場內不僅以光雕投影結合立體模型,動態展演百年校園景觀變遷,也以圖文說明搭配文物展示,靜態解說考古遺址重大發現。展廳中央更展出一百組校史物品,從日治時代的奉安櫃、教師日記,職校時期的學生制服與教學儀器,專科時期豐富的社團刊物,再到近年來的體育賽事物件,娓娓道來一百則乘載各種情感的學校記憶。另有四座精緻的微縮模型,搭配師生回憶篇章,再現已然消逝的四處校園場景,訪客還能進入老照片與影中人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