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半邊身癱竟是罕見漂浮血栓 5旬婦成功康復醫曝原因

【尖端新聞中心】

宜蘭一名張姓婦人在自家經營雜貨店,去年12月一早如常在店內與客人閒聊,途中突然感到左側肢體無力,接著嘴歪眼斜出現癱瘓症狀。旁人驚覺不對勁,1小時內將張姓婦人送往羅東博愛醫院急救。急診也緊急安排神經內科吳旻陽醫師會診,檢查過後立刻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張婦的右側內頸動脈和同側較遠端的中大腦動脈都發生阻塞,緊急進行取栓術,成功取出血栓後,3個月內張婦康復,恢復日常生活。醫師點出能大幅度復原的關鍵,就是即時送醫、醫療處置得宜與病人的積極復健。

 

不過罕見的是,張婦血栓的原發部位是頸動脈漂浮血栓,且血栓已出現脫落並順著血流移動至腦部,「漂浮血栓」在臨床上出現的機率僅為1%。神經內科吳旻陽醫師在確認影像後,發現這是一例罕見的漂浮血栓,若不即時處理,恐導致更大範圍梗塞甚至腦水腫或全身癱瘓。他與放射診斷科邱則誠醫師評估後,由放射診斷科邱則誠醫師採取「動脈內機械取栓術(EVT)」,快速清除頸動脈原發血栓,以避免後續更嚴重的阻塞發生。

 

手術後病人成功恢復順暢地血液灌流,病人的意識狀態清楚、肌力也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張婦在住院2個月期間內,持續配合復健醫學科王靖宇醫師進行復健訓練,原本中風嚴重程度 (NIHSS-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腦中風評估量表) 為12分,出院時已降至3分,整體功能評估由原本的「嚴重殘疾」等級改善至「接近正常活動能力」等級。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吳旻陽醫師分析,病人能在短時間內順利康復的原因有三:第一是及早送醫,有助醫師有充足時間進行正確診斷,第二是醫療處置得宜且即時,第三則是積極配合復健。放射診斷科邱則誠醫師補充道,急性腦中風黃金救援時間為4.5小時;張婦在中風發生1小時內就送醫,當時僅手腳無力,腦部損傷面積還不算太大,受傷的腦細胞可藉由周邊健康腦細胞「協助補位」,因此術後才得以順利康復。若時間拉長,恐造成更多不可逆的神經功能傷害。至於復健,神經內科吳旻陽醫師解釋,中風後3個月為黃金復健期。張婦在這3個月內定期就醫接受復健治療,改善身體功能,術後2個月後即可行走,3個月幾乎已恢復正常生活。

 

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王文斌表示,羅東博愛醫院為宜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具備急重症診斷與治療處置能力,此次由腦中風暨腦血管介入治療中心團隊從送醫、手術治療到術後復健一條龍全到位,為成功救治重症個案的絕佳典範。他也呼籲,一旦出現疑似中風徵兆,千萬別猶豫拖延,儘速就醫才能讓醫護人員有更充裕的時間診斷治療。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