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天氣啟動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 協助農民早日復耕

【尖端新聞中心】
農糧署指出,天然災害之發生屬不可預期性,預算編列與常態性補助不同,尤以極端天氣造成複合性天然災害發生,不僅限豪雨,更多受到乾旱、暴雨、高溫、寒害等影響導致農漁作物受損,僅用豪雨標準判斷是否符合天然災害情事,與農業執行現狀不符。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宗旨,係協助農民早日復耕復建,農委會近年陸續簡化救助程序,近年來天然災害發生的樣態與過往以颱風、豪雨為主的樣態有所不同,在作物特定生育期遭受連續性降雨、乾旱、高溫等天候也會導致作物產量受到顯著影響。本會公告符合天然災害救助品項均按照流程,針對有疑義的天然災害樣態召開專家會議認定,並針對符合氣象參數且具有客觀種植證明文件者者免勘查等措施,以從速從簡之原則辦理救助。
  
農委會表示,自111年開辦水稻收入保險,提高稻米產業競爭力,加速調整產業結構,獲得農民大力支持。第1期作投保件數達19.4萬件、投保面積15萬公頃,投保率達85%,理賠率達222%;另近年來農委會致力推動農業保險,截至111年10月底止,已開發27種品項、42張保單,協助農民分散經營風險,穩定農民收入,讓農民經營成果獲得完善的保障。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針對審計部提出核定面積情形,該署每4個月函請內政部地政司提供地籍資料,並以航照圖搭配電腦運算模式取得建物面積,以利救助系統勾稽申請救助之土地及面積資料,部分土地於救助系統勾稽之時,尚無異常情事,審計部係運用災害救助後之地籍資料查核,部分地籍資料已變動,故以為核定救助面積大於土地登記面積,其餘倘經公所現場勘查再次確認有未扣除建物面積者,公所仍應依法追回救助金;另現行救助系統已有檢核休耕農地是否申報救助功,該署已請相關地方政府督導公所追回不符合救助條件之救助金,並加強地方政府教育訓練。
  
農糧署說明,近年因氣候變遷,災害類型多元且發生頻率增加,加以基層公所人力有限且更迭頻繁,農民急於復耕,公所同時需受理民眾之申請及勘查受損之田區,絕大多數人員均能負責盡職完成救助工作。該署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加強辦理教育訓練,以提升相關同仁辦理救助業務之專業職能。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