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輕忽不得!醫師建議患者務必遵循醫囑規律使用藥物

【記者林柏夆/宜蘭報導】

氣喘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若控制不當,恐引發嚴重後果,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悶、喘鳴聲(高頻咻咻聲)或慢性咳嗽,且症狀時好時壞。楊女士自高中時期便被診斷為氣喘,日常僅在不適時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然而,近日因咳嗽加劇並伴隨呼吸困難,前往陽明交大醫院胸腔內科就診,經胡栢瑋醫師診斷,發現她的血氧飽和度已降至91%,判斷為嚴重氣喘急性發作,立即轉送急診並入住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在詳細檢查與正確的藥物治療下,順利康復出院。陽明交大醫院提醒,氣喘患者應依照醫師指示規律使用藥物,避免自行減藥氣喘雖無法根治,透過正確的疾病管理與藥物使用,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胡栢瑋醫師指出,許多因素可能誘發氣喘發作,例如感冒、過敏原(如塵螨、蟑螂、花粉、黴菌)、溫濕度變化、空氣污染、吸菸、情緒波動,甚至某些藥物(如阿斯匹靈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也可能成為誘因。醫師診斷氣喘通常依據病患的主觀症狀,如「咳、喘、悶、咻」,並透過肺功能測試來評估氣流受限的情形,包括肺量計、氣管擴張試驗、吐氣尖峰流速測試與氣管激發試驗等。根據檢測結果,醫師可進一步將氣喘做次分類,以提供個人化的醫療照護。

 

胡栢瑋醫師強調,吸入性類固醇是氣喘治療的關鍵,能有效改善症狀並顯著降低急性發作風險。然而,許多患者因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而拒絕使用,導致病情控制不佳。事實上,吸入性類固醇作用於肺部,進入血液的比例極低,相較之下,若氣喘未受控制,急性發作時反而需要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這類治療更容易產生全身性副作用。

 

研究顯示,即便是症狀輕微的患者,也可能發生嚴重的氣喘急性發作,甚至導致呼吸衰竭。此外,若氣喘患者在急性發作後未接受吸入性類固醇治療,長期來看肺功能可能會惡化得更快。醫師建議患者務必遵循醫囑規律使用藥物,避免僅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對於需高劑量吸入性類固醇或維持性口服類固醇的患者,目前已有生物製劑可供選擇,許多患者使用後可減少藥物劑量,甚至停用口服類固醇,進一步降低長期副作用風險。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