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新聞中心】
68歲徐姓老先生,「該邊」(鼠蹊部)常常在活動後局部鼓起,躺下時又恢復,數十年來皆如此,雖然活動「卡卡」但因為不疼痛,老先生便不以為意,直到鼓起的範圍越來越大,誇張的一大包狀似木瓜,才終於就醫尋求治療。
羅東博愛醫院一般外科呂長運醫師表示,徐老先生的症狀是腹股溝疝氣所造成,即鼠蹊部的肌肉筋膜弱化缺損,使腹腔內器官隨疝氣囊袋,從腹腔掉落至鼠蹊部與陰囊,且經年未就醫矯正,腹壁缺損逐漸擴大、腸子越掉越多,才會形成外觀一大包的景況。徐老先生在就醫後,透過外科手術,以人工網膜修補腹壁肌肉缺陷,終於解決多年困擾。
呂長運醫師指出,一開始發現疝氣時,掉在疝氣囊袋的器官若沒有被勒住或卡死,病人就不會感到疼痛,在休息平躺時可自行將疝氣推回,所以病人一般不急著就醫。然而一旦囊袋中的器官被勒住,無法徒手復位,就會形成嵌頓型疝氣。
嵌頓型疝氣發生時,病人會劇烈腹痛,出現腹脹或嘔吐等腸阻塞症狀,且被勒住的腸子可能會缺血壞死,進一步導致臟器穿孔、腹膜炎或敗血症的的風險, 所以必須在6小時之內緊急進行手術治療。
成人腹股溝疝氣發生的機率,男性是女性的9倍,好發族群為肌肉退化的中老年人,以及長期腹壓增加的族群,如:長期搬重物者、慢性咳嗽者(抽菸族群)、長期便秘者(排便用力)或前列腺腫大者(小便用力),這些活動與習慣都會促使腹壓升高,經年累月即有可能成為疝氣的高風險族群;年輕朋友瘋健身,如果突然做太強烈的腹肌訓練與核心運動,也有可能造成腹壁肌肉受傷而產生疝氣, 建議要循序漸進或請教練指導。
要預防疝氣,建議民眾除了適度運動維持強壯的核心肌群,也要治療慢性咳嗽、長期便秘與解尿困難的症狀,避免持續高腹壓讓腹壁肌肉疲勞弱化。而若已經發現有疝氣鼓起的症狀,也建議盡快就醫接受手術治療,避免嵌頓型疝氣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