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柏夆/宜蘭報導】
宜蘭縣自104學年度實施國中小教育農園推動計畫,鼓勵校園自主設置教育農園,深入各教學領域當中,利用語文、社會、綜合、健康、體育等課程,教導學生正確食物的知識與能力,落實在地特色的食農教育。宜蘭縣政府首次與羅東公正國小聯合舉辦「食農教育暨教育農園」嘉年華,分為「科技食農」、「食農饗宴」、「知識遊戲」及「原民文化」等4大主題,藉由各校成果發表交流的方式,推廣食農教育精神融入生活當中,實踐屬於在地特色的食農教育政策。
嘉年華活動上,林姿妙縣長親自頒發感謝狀給參展的食農教育績優學校,包括:凱旋國小的「行動生菜栽培車」,運用自動灑水節省人力及假日的灑水問題;國華國中、公館國小利用自產食材自製飄香美食;公正國小、北成國小、羅東國小及學進國小藉由套圈圈、九宮格等遊戲宣導低碳飲食、食在地食安心等理念;以及澳花國小、大同國小展示小米對泰雅族部落的情感意義及學生種植學習之成果等。
林姿妙縣長表示,縣政府推動食農教育的原則是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推動校園食用有機蔬菜計畫,增加學校午餐使用有機蔬菜,每周供應2次、有機米為每周供應1次,並整合縣內有機農業資源,鼓勵廠商優先使用在地有機食材,導向照顧農民並且促進地方產業發展,達到循環經濟的概念。免費營養午餐政策結合學校食農教育,就是希望學童除了能夠真正體驗到農夫的辛苦、收成的喜悅,還要謹記能享有免費卻好品質的午餐,是因為有農夫辛苦的耕耘、有營養師開立菜單、有廠商準備食材、有廚房阿姨細心烹調、有學校老師把關、還有很多很多的人盡心盡力的幫忙,一定要常保一份感恩及珍惜的心。
教育處長王泓翔說明,何謂食農教育?其實就是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人與文化的關係,瞭解自己吃的食物、瞭解農業活動與價值,並對農業及其生產者有更豐富的認識,食農教育自土地而起,深根至文化底蘊和生活型態之中,推動食農教育的方法多元,不論是在學校的教育者,或是對農務具有深厚經驗的農民,以及滿懷熱情的民間團體等,在食農教育推動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王處長說,此次教育農園與羅東鎮公所攜手合作,恰逢公正國小70周年校慶,藉由食農嘉年華舉行教育農園落成揭牌典禮,讓農園教育有更寬闊的栽植環境,學校與在地資源整合,善用校內空間,創造具有學校風格特色的農園,充分展現市區型態學校的食農教育,縣府未來會持續推廣食農教育精神至每個家庭以及社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