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新聞中心)
74歲游女士是退休老師,3年前開始出現不斷重複問問題的狀況,家人起初並未察覺異狀,直到游婦忘記回家的路、忘記家人、不敢出門,家人才驚覺求醫。今年六月失智症新藥上路,游婦伴同先生日前到羅東博愛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劉競雄主任門診接受失智新藥治療,成為宜花東首例。游婦於9月份接受第一次藥物施打,目前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同步進行,同時也調整生活型態,規律飲食、作息與適度運動,穩定情緒。
羅東博愛醫院失智共照中心高志堅醫師提醒,藥物治療對於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及輕度失智症的患者效果最佳,因此,一旦出現記憶下降或日常功能變化,務必儘速至神經內科評估、確診並討論治療,並同時評估生物標記與共病風險,擬定個別化計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對於生病的人來說,最困難的部分在於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曾弘斌主任強調,「不願接受」正是拖延診斷與後續治療的主因,因此面對失智症,病人與家屬需要更多的勇氣與病識感,一起面對,並積極尋求醫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