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00年再現風華,宜大設置「宜蘭農校遺址文化層」仿真復刻發掘現場

 

【記者林柏夆/宜蘭報導】

 

國立宜蘭大學前身是「臺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年代距今約400年前後,沿襲學校舊名而列冊稱作「宜蘭農校遺址」。宜大於當年發掘農校遺址的相對位置-行政大樓地下一樓萬斌廳,建置仿真復刻發掘現場「宜蘭農校遺址文化層」展區,以地下空間呈現地底下的歷史,展現考古遺址精彩內容。日舉行開展儀式,由宜蘭縣噶瑪蘭族奇立板社潘玉峰與流流社族人代表、文化部陳登欽主秘、林建榮副縣長、文化局辜雯華副局長、蘭博館陳碧琳館長等人共同揭開農校遺址博物館新扉頁。宜大陳凱俐學術副校長感謝文化部的經費補助,並表示,現階段已設置宜蘭農校遺址博物館籌備處,以「校園博物館化、博物館校園化」為願景,將與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蘭陽博物館三方合作,齊力促成宜蘭農校遺址博物館的成立。

 

展區以「穿越400年,重現農校遺址文化層」為主題,屬於常設性展示,地下空間呈現地底下的歷史,氛圍感十足。區域分為「門廳牆體立面」還原考古現場部份場景、「仿製文物展示」陳設遺址出土文物之場景示意圖及復刻文物。以及「多媒體互動區」搭配互動觸控影音設備,方便民眾舒適操作等三個區塊,展現考古遺址精彩內容,全區採仿真復刻發掘現場、遺址文物之方式,結合文字、影像、圖說、複刻品等綜合展示方式,讓民眾可以較全面性的瞭解宜蘭農校遺址歷史軌跡,一窺早年噶瑪蘭族先民的生活與文化。

 

 

宜大陳凱俐學術副校長說:學校現階段已設置宜蘭農校遺址博物館籌備處,打算在學校裡面建立一個校園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概念是希望能夠把遺址的文物,跟現在的校史館做結合,讓我們的校史從94年延伸到400年前,除了讓學生瞭解學校過去的輝煌校史之外,能夠瞭解當時400年前噶瑪蘭人的生活」。

 

文化部陳登欽主任秘書表示:除政府以外,宜大願意就它所在地標示的歷史標誌進行重要的歷史重現,把噶瑪蘭族祖先留下的訊息教給學生與地方對話,能有這樣的成績和決心,值得鼓勵與支持」。

 

 

宜蘭縣林建榮副縣長也表示,去年與文化局合作辦理『歸來宜蘭農校遺址微展』,讓遺址發掘的考古原件回到宜大展出,未來會持續推動考古文物的教育展示,讓地方各界對於噶瑪蘭文物有進一步的認識。」

 

宜蘭農校遺址最初於民國15年宜蘭農校建校時為人發現,直至95年汙水處理系統工程期間,發掘出土大量文化遺物及遺構現象,十分豐富且精彩無比,才讓珍貴的歷史文化得以重見天日。

 

宜大相片提供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