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歷史記憶與空間! 宜蘭新登錄4處歷史建築

【記者林柏夆/宜蘭報導】

宜蘭縣目前有古蹟40處、歷史建築87處,宜蘭縣府文化局在昨天(6日)審查通過登錄「宜蘭孔子廟」、「土場國小」、「原太平山俱樂部」及「太平山鎮安宮」為歷史建築。在縣長林姿妙任內新增2處古蹟及6處歷史建築。「化龍一村眷舍群」已陸續修復完工啟用,其中日式宿舍並獲得縣府公共工程優等及佳作,代表參選工程會金質獎﹔「二結農會穀倉」並於日前完成修復,尤其頗受社會關注的「宜蘭五穀廟」也已爭取文化部經費,即將發包復原重組。 文化局長呂信芳表示,基於每一處古蹟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每一棟歷史建築都承載著它的身世故事,宜蘭縣府在有限的資源下,積極保存維護縣內文化資產。文化資產保存是任重道遠的艱鉅工程,尤其涉及私有財產,除了公部門的努力外,更需要民間的體認與配合,才能為本縣留下更多的歷史記憶與空間!宜蘭縣審查通過登錄歷史建築有:「宜蘭孔子廟」位在宜蘭市新興路宜蘭國中附近,為戰後1954年異地重建於現址。孔廟舊址在今日宜蘭市新民路中央市場旁的停車場,清道光、同治年間由宜蘭地方仕紳黃學海、黃纘緒及楊士芳等人倡建,清同治8(1869)年動工、清光緒4(1878)年完工,建築規模、格局與形式,則由仰山書院山長陳維英仿台南府學文廟規劃,大成殿甚至被譽為「全台最美的大成殿」。惟因二戰末期遭轟炸及颱風侵襲,毀損嚴重,民國41(1952)年縣府擇定孝廉里現址重建,民國43(1954)年大成殿完工,因囿於經費,民國58年至66年間陸續興建完成崇聖殿、萬仞宮牆、禮門義路、泮池、青雲橋、東西廂廡等,直至民國69(1980)年櫺星門竣工,形成孔廟現貌。孔廟雖為戰後重建,但為本縣唯一祭孔官廟,其空間格局與配置大致遵循傳統孔廟的體制,且大成殿興建已逾50年,具有當代建築工藝特色,並保存了1881年宜蘭知縣馬桂芳所立的「臥碑」等重要文物,因此審議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   另在本縣大同鄉新增了3處歷史建築,一處是位在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收費站對岸山坡上的「土場國小」,該校在民國67(1978)年已經撤校,校友廖文龍先生於108年9月間發起母校尋根之旅,發現校舍依然存在,109年3月向文化局提報登錄歷史建築。這所位在舊土場聚落內的土場國小,因應林工子弟就讀所需而設立,全盛時期約有300名師生。1970年代因太平山林業沒落,相關從業人員搬離而撤校,聚落內的房舍、校舍等建築已年久荒廢,因地處偏遠,這些校舍及遺構才得以倖存。雖然校舍建築已有毀損,但整體校園紋理尚屬完整,具有坡地校園的特色等理由,予以登錄為歷史建築,縣府工商旅遊處並已納入太平山林鐵復甦之可行性評估。    此外,在太平山上的「原太平山俱樂部」及「鎮安宮」,由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主動申請登錄,「原太平山俱樂部」建於昭和12 (1937) 年,是一棟二層樓的日式檜木建築,屬和洋折衷風格。原做為太平山俱樂部,光復後改稱太平山招待所,民國95年修建後改名文史館,展示太平山的歷史文物,民國101年受蘇拉颱風重創,去年以解體方式原貌重建,仍保留80%舊木,是一棟採用當地檜木建造的建築,充分展現區域資源特色,且具有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 「鎮安宮」則位在太平山莊中央階梯的最高處,海拔1,950公尺,面向朝日,是目前宜蘭縣境內海拔最高之廟宇。廟宇前身為原建在舊太平山的「加羅山神社」,昭和11(1936)年因林場轉移至新太平山,而遷移至現址,更名為「太平山神社」,祀奉天照大御神,於神社入口處的中央階梯設置「鳥居」。光復後,當地居民及伐木工人改建為寺廟,祀奉鄭成功,改名「鎮安宮」,並將「鳥居」改建為傳統寺廟的牌坊型式,廟宇在民國76年整修為現貌。基於鎮安宮的檜木建築反映當地特色,具體見證太平發開發歷史,故登錄歷史建築予以保存。    

文化局相片提供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