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經驗挑戰國際治療指引 肝癌腫瘤可以更早被發現

【尖端新聞中心】

林姓婦人,7年前發現早期肝癌,治療後持續於門診固定追蹤,期間肝癌復發至少3次,但每回病灶都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讓林婦對未來仍保持樂觀,不但緊守著每次回診的時間準時至醫院報到,因為多年定期回診,與肝膽腸胃科的醫師都已建立深厚的信任感與情誼,當癌症復發能極早期被發現與治療,也都讓老病人對自己的生活安心不少。因此,江明峯主任提醒,肝癌病人要確實監控癌症的復發,定期回診是重要的大前提,提醒病人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忙碌而有所疏忽。

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江明峯主任表示,幾乎所有癌症的診斷是依賴取得病理組織樣本,但在肝癌上有時會遭遇困難,因為八成肝癌病患會合併有肝硬化的狀況,病人凝血功能不佳,因此造成樣本取得的風險,所以肝癌發展出另一套影像學診斷方式,即在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下,同時具有(1)動脈相顯影(變白)及(2)靜脈相洗除(變黑)時即可診斷肝癌。

各國醫師依據國際醫療指引進行診斷,一般認為”變白”遠遠比”變黑”重要。但也因此在診斷上引發出一個麻煩問題,就是有部分肝癌(尤其很大比例的早期小型肝癌),並不表現出標準肝癌影像學條件,因此無法依據標準國際治療指引判定為肝癌,導致延誤早期診斷及治療的黃金時間,相當令人惋惜。

羅東博愛醫院憑藉著多年來累積的經驗,發現肝癌的發生,單純發生「靜脈相洗除」的重要性不能低估。肝癌團隊根據大量院內案例(自2007 年至 2016 年共收錄 739個取得病理樣本之個案)進行研究,發現六成的早期肝癌是出乎意料的”有黑無白”,可見靜脈相洗除在高難度的早期肝癌診斷角色,且其重要性與「動脈相顯影」相當。

 

該研究內容目前已刊登並發表於國際期刊(Journal of Cancer),證實肝癌影像學的診斷,除了部分與以往數十年傳統上認知的觀念不同之外,也提出國際治療指引應有修正的空間,而這項修正,能幫助更多極早期發生的肝癌病患即時接受診斷及治療。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